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,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正在各中小学蓬勃开展。从飘香的茶园到硕果累累的果园,从充满创意的植染工坊到现代化的种植基地,孩子们在田间地头与手工实践中,感悟劳动价值,培育奋斗精神,让思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。
“老师!我炒出金黄喷香的鸡蛋啦!”景东县民族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圣杰高举盘子,兴奋地向班主任展示成果。这一幕,正是景东县创新“实操+体验”思政教育模式的生动写照。近年来,景东县以劳动实践为突破口,将思政教育融入生活场景,让劳动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。
走进景东县第一小学的生态茶园,翠绿的茶树间穿梭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。茶艺指导教师正耐心地向学生传授采茶技巧:“采摘时要轻提慢放,保证茶叶的完整度。”六年级学生王艺馨小心翼翼地将嫩绿的茶芽收入竹篓,脸上满是专注。从采摘到杀青、揉捻,孩子们全程参与制茶过程,在茶香氤氲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。
在景东县第三小学的“桃李园”,认领果树的学生们开启了“专属种植之旅”。从翻土施肥、浇水除草,到疏花疏果、收获采摘,孩子们亲历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。六年级学生张宇轩自豪地说:“我负责的芒果树今年结了20多个果子,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,特别有成就感!”
如今,景东县已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劳动教育实践网络,80余个特色各异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遍地开花。在第一小学的植染工坊,学生们用木槌敲打包裹花瓣的织物,天然色素沁入肌理,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布料;文井镇中心完小的蔬菜种植基地里,孩子们运用科学方法种植,探索现代农业的奥秘。这些基地涵盖农耕体验、手工制作、生态科普等多元领域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。
为保障劳动教育的扎实推进,景东县建立“县—校”联动机制,整合社会、家庭、学校资源。邀请农技专家、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授课,组织学生到农场、工厂开展研学实践,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。这种多方协同的教育模式,让劳动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和家庭,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。
“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,更是精神的培育。”景东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华表示。通过劳动实践,孩子们懂得了“一粥一饭来之不易”,增强了集体荣誉感,锻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。从田间到工坊,景东县的劳动教育实践,让思政教育真正落地生根,为新时代育人工作书写了精彩篇章,也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宝贵的精神力量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 艾玲)
劳动技能比赛厨艺比拼 景东县民族小学供图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